手机来电显示功能是否需要缴纳月租费呢?事实上,根据记者调查,各大运营商在收取“来电显示费”时,并未明确提供其成本依据,且收费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并不统一。更令人担忧的是,即便用户因“来电显示”被篡改而遭受电信诈骗损失,运营商也往往免于承担责任。这使得消费者在支付这项费用时,实际上并未获得应有的保障。只收费却无法保证服务真实可靠,甚至在电信诈骗事件中运营商也免责,这样的电话费消费者无疑是被“白交了”。
▍ 标准收费不统一 在日常手机使用中,“来电显示”服务对于手机用户来说至关重要,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准备和选择是否接听电话。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同城市和不同运营商对于“来电显示”功能的收费标准并不统一。
例如,中国移动在“全球通”等高端套餐中通常会包含“来电显示”服务,用户无需额外付费。同样,在天津联通南开区的一些营业厅,记者观察到14元、18元、28元的本地低价套餐也免费提供了这项服务。
但遗憾的是,许多其他套餐的“来电显示”服务仍需用户额外付费。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呼和浩特市联通的“世界风新商旅套餐”、沈阳联通的“新势力畅聊套餐”等均不包含此项服务。此外,沈阳、长春、太原等多地的移动公司也均有不包含“来电显示”的本地套餐,用户若需开通,需支付不等额的额外费用。同时,中国联通的“4G全国组合套餐”在官网上也显示,“来电显示”服务需要每月额外支付6元。
实际上,在手机“来电显示”业务刚推出时,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等运营商曾大方地提供免费服务。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地区在提供这项功能时,逐渐开始向用户收取费用。
▍ 收费与责任缺失 不同城市、不同运营商的“来电显示”收费标准不一,同时在电信诈骗事件中,运营商也常常被推至责任之外。值得注意的是,在众多“来电显示”诈骗案件中,运营商常常被推至责任之外,受害者往往只能自行承担经济损失。然而,专家指出,若运营商无法在通话前拦截篡改的主叫号码,用户便难以自主验证电话号码的真实性。因此,唯有通过法律途径追究运营商在电信诈骗中的责任,才能有效促使运营商提升管理标准,从而更好地保障用户权益。
周大建,一位曾就职于通讯设备生产商的业内人士,为我们揭开了背后的真相。他指出,在十几年前,“来电显示”技术确实尚不成熟,成本相对较高,因此运营商的收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如今,随着技术的进步,“来电显示”已成为通讯设备的标准配置,无论运营商是否启用该功能,设备本身已自带此功能。因此,从技术角度看,运营商提供“来电显示”并不会产生额外的成本。
▍ 技术进步与成本变化 周大建进一步解释道,当通话接通时,双方的交换机必须传递号码。“来电显示”仅仅是接电一方的交换机在收到主叫号码后,向接电手机进行传输。整个过程都由软件控制,无需添加任何硬件设备。同时,数据交换过程极为简洁,对控制信道的占用微乎其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额外成本。因此,从技术的角度来看,收取“来电显示费”显然已不再合理。
▍ 运营商定价策略与现实状况 那为何仍要收费呢?对此,中国电信某省级分公司总经理透露,尽管“来电显示费”的技术成本微乎其微,但运营商在定价时却更看重其灵活性。他坦言,对于“来电显示”的具体成本,运营商内部也并不十分清晰。另一方面,天津某运营商的运维人员则指出,虽然从技术层面来看,“来电显示”的实现过程几乎不产生额外成本,但运营商在建设基站和网络方面的巨大投资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回收,而“来电显示费”便是其中之一。
然而,电信行业专家、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阚凯力持不同观点。他认为,在考虑电信资费时,应将各项费用“算总账”。即,“来电显示费”作为运营商整体收费的一部分,其定价并不必须严格对应真实成本。在运营商整体利润合理甚至亏损的情况下,适当增加“来电显示费”以弥补总成本,也是可以理解的。
现实中,一些来电显示并不真实,这给电信诈骗提供了可乘之机。近年来,我国每年发生的“电信诈骗”案件高达几十万起,用户损失巨大。其中,高达90%以上的案件涉及篡改号码作案,犯罪分子模拟公检法等国家机关电话,诱导被害人转账至所谓“安全账户”,从而实现诈骗目的。
▍ 来电显示真实性挑战 对来电显示服务真实性的担忧不仅在于其便利了电信诈骗,还在于一些技术上的管理问题。来电显示不真实为电信诈骗提供了便利,运营商需加强管理以防止此类事件。
▍ 运营商责任与解决措施 对此,多位专家指出,运营商在防范“改号诈骗”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首先,境外诈骗电话在改号后必须经过国内端口接入通信网络,若运营商管理不严,可能导致改号电话未能及时封堵。其次,查案过程中也暴露出运营商工作人员为“改号诈骗”提供便利的问题。尽管如此,三大运营商在封堵境外诈骗电话方面已取得一定进展,从技术角度看,他们完全有能力通过技术手段更有效地拦截篡改主叫号码的诈骗电话。运营商需为电信诈骗承担相应责任,提升管理标准和封堵技术,以保障用户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