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类型
7.8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54千字
字数
2025-04-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增长触发点就在顾客心中,无须创造,只需唤醒。
内容简介
人们不是靠意识做决定,而是靠本能。丹尼尔·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告诉我们:人类90%的决策都依靠“直觉”;莱斯利·赞恩在本书中颠覆传统营销逻辑,提出消费者95%的决策由无意识心理驱动,而非理性说服。作者以神经科学与行为经济学为基础,揭示品牌成功的关键在于塑造“品牌连接组”——消费者大脑中与品牌相关的神经网络,通过触发熟悉联想绕过意识抗拒,直接激活消费者潜意识需求。传统营销的“信息轰炸”与“劝服模式”因违背大脑运作机制而失效,唯有顺应消费者需求才能实现增长。本书将神经科学与品牌建设结合,提出可量化执行的“品牌连接组”模型,帮助企业以低成本高效满足消费者需求,为数字时代的营销者提供了一套可复制的“暗箱操作指南”——不改变用户,只改变他们的神经通路。其价值不仅限于商业领域,还包括为个人品牌领域提供普适方法论。
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决策的瞬间就像漆黑房间里亮起的灯
第一章 套路留不住回头客
当顾客的爱突然消失
人最熟悉的是记忆
“买了又买”的神经密码
顾客凭什么一眼选中你
第二章 操控直觉的底层逻辑
品牌连接组:在大脑中织一张“记忆网”
心智份额:占据大脑的大量空间
决策树的分叉法则:持续生长新的记忆
第三章 增长触发点:顾客的“续费按钮”
调用五种感官传达暗示
增长触发点本就在心中
如何找到增长触发点
个人品牌的触发点
第四章 消极联想的诅咒
消极联想如何在大脑中形成
负增长警报:消极联想摧毁品牌形象
用积极的联想覆盖负面记忆
品牌偏好本质上是一种偏见
第五章 熟悉感制造认知捷径
熟悉+新鲜=购买
续集唤醒顾客记忆
用辨识度讲述品牌故事
经典设计要谨慎修改
案例分析:马奇vs小黄鸭
第六章 在多触点中“反复心动”
单点聚焦如何扼杀可能性
“使命”的诱惑
多触点形成认知联想
多重信息编织故事网
第七章 为“想象中的自己”买单
幻想如何利用大脑
幻想是隐藏的需求
真相为何输给幻想
“垄断”幻想的主导地位
名人效应是把双刃剑
幻想的麦道夫效应
第八章 突破核心客户圈层依赖
现有客群会让增长停滞
客户忠诚度不代表转化
健康的品牌是不细分市场的
第九章 逃离营销漏斗
被跳过的营销漏斗
最大的竞争对手等于最多的客户
比喻与幽默的认知黏附力
第十章 品牌永生计划
革命派vs传统派:谁能拿走未来的钱包
世代相传的购买基因
数字时代的挑战
老品牌的反弹效应
结论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